度量衡是計量長短、容積和輕重的統(tǒng)稱。度是計量長短,量是計量容積,衡是計量輕重。度量衡源于我國。遠古時代人們對度量衡的概念很模糊,如度量的標準就是開始于人體的某一部分。由于人體有高矮,所以很不精確,在社會化勞動和商品交換中就不適用,而需要加以標準化。我國是音律標準發(fā)展較早的國家,因此,古人就想到用音律的標準借用為度量衡的標準?!稘h書·律歷志》載:度量衡出于黃鐘之律也。度者,本起于黃鐘之管;量者,本起于黃鐘之龠;權(即衡)者,本起于黃鐘之重。黃鐘,就是古代12律中的第1律律名。上文意思在說用黃鐘律管作為長度標準。即相當于1 尺;又以黃鐘律管的容量作為量度的標準,即相于1 合;權在古代原意就是指秤錘,也就是衡器,黃鐘之重,就是指黃鐘律管可容黍1200粒左右,這一重量作為衡器的標準,即相當于半兩(1200 黍重12 銖)。
內(nèi)容推薦
更多>2021-08-09
2021-06-28
2020-07-13
2019-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