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的包裝計量始終是廣大消費者密切關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兩種情況會出現(xiàn)“短斤缺兩”的現(xiàn)象:一是定量包裝大米生產企業(yè)利欲熏心,人為減少定量包裝大米的凈含量,以損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來達到提高企業(yè)利潤的目的。二是由于定量包裝大米在加工中,所收購的稻谷含水量較高,加工包裝成定量包裝大米后,在庫存或進入流通領域中,水分揮發(fā)造成定量包裝大米的凈含量不合格。
大米生產企業(yè)應加強定量包裝大米包裝計量器具的選型,采用自動化程度高,準確度等級能滿足國家對定量包裝大米凈含量要求的定量包裝秤,逐步淘汰各種人工操作的機械臺秤,從而確保器具能保證定量包裝大米的凈含量合格。另外,大米生產企業(yè)在包裝產品時,應充分考慮水分散失對凈含量的影響,尤其是明知定量包裝大米在生產過程中可能含有一定水分,而水分在運輸或銷售過程中蒸發(fā)了一些,導致大米凈含量減少,在包裝時應充分考慮,按測算的補償系數(shù)適當預留出產品損耗量。
國家對定量包裝商品有明確的計量規(guī)定,必須標注凈含量,并且實際重量必須與標注凈含量相符。消費者在購買定量包裝大米時最好選取在大型可靠的超市和商店經銷的產品,選購時注意檢查外包裝縫口是否細密、整齊,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找到相對準確的公平秤稱量,以免經濟利益受到侵害。為了避免商家缺斤短兩,消費者購買時很有必要復秤,如果發(fā)現(xiàn)計量不足,可以保存好原始票據(jù)要求經營者補足,也可以要求按實際計量付費。